李大仙 发表于 2023-2-15 15:28:28

“你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

提起她儿子,闺蜜就十分头疼:“这孩子是聪明,就是不努力,我和他说八十遍了,努努力肯定能更好,他就是不听。” 其实,闺蜜和我说这个话题已经不止一次了。 每次我们聚会,聊到孩子,闺蜜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,说他聪明就是不努力,无奈的言语中还有着一丝骄傲。
而她儿子对于自己不理想的成绩,也没有一点沮丧,反而自信满满,甚至有些得意。
“哎呀,这次是失误,下次我稍微努努力,成绩肯定好。”
我知道,在我们做父母的眼中,自家的孩子永远都是优秀的。
很多父母也都会通过像闺蜜一般言语鼓励的方式,希望孩子可以更进一步。
这种盼孩子更好的心情可以理解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鼓励都有正面效果。“你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,这句话正在毁掉你的孩子。

01
“你这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
经常听到这句话的孩子,最后都怎么样了?

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:那些小时候被评价“这孩子聪明,就是不爱努力”的孩子,长大后都怎么样了?
网友@鲸鱼回答说:自负又自卑。 听多了夸奖,觉得自己确实挺聪明的,但是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的时候,就是这样。





相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也常常会这样说:
“你很聪明,就是不努力。”
“你这么聪明,想做的话,肯定就能做到。”
“你是聪明的,就是太不认真了。”
原本目的是想以此来督促孩子学习进步,但效果却微乎其微,甚至产生副作用。
日本电影《垫底辣妹》中的男孩森玲司,出生于律师世家,家里人一心盼望他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。
在他母亲眼中,他就是一个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到的孩子。





但是森玲司并没有如家人期望般优秀,反而思想叛逆,沉迷游戏。
无奈之下,森玲司的母亲将他送去了补习班。
补习班老师在了解情况后,一语便道破了森玲司母亲的教育误区。
“只要做就可以做到,这么说是不好的,假设如果做了但没做好,就是证明自己无能了,孩子会越来越消极了。”





这看似鼓励的话语,实则是在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。孩子要承担努力过后成绩依旧不佳,被周围人嘲讽的风险。
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,孩子会慢慢地给自己设限,建立自我安全区。
三毛曾说:不断地自我突破,自我调整,自我修正,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。
而“你这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这句话,让孩子失去了向上爬的动力和决心。
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,没有自我突破,又何谈进步和成功呢?
02
“你这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
这句话到底有多可怕?


孩子一旦听多了这句话,不仅仅会出现自卑、自我设限等情况,更危险的地方在于,它会带给孩子两大错觉:
1. 我是天赋型选手
长期被定义成“聪明,就是缺少努力”的孩子,会认为自己是天赋型选手。
别人取得好成绩要挑灯夜读,而自己只需要看看书、做做题就行。
长期的自我认知错误,会造成这样的心态:我还没有尽全力,全力之下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情。
可事实上,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,他们从来不会拼尽全力做一件事。
因为他们要留有空间,给众人留下“不用心,成绩依旧不错”的感觉,以此来得到“你很聪明”的肯定。
2. 聪明比努力重要
我们都经历过孩童时代,都知道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说“真聪明”而不是“真努力”。
因为孩子对这两个词的认知,就像《奇葩说》中的庞颖所说:仿佛努力跟聪明比起来,是低人一等的。
“全力以赴”四个字,对于聪明的小孩来说是个贬义词。 只有笨人,才会用努力来达成目的。
在这种优越感下,很多聪明的孩子甚至选择故意不努力,以此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。
长期以往,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变成了“固定型思维”。
所谓的固定型思维,是认为人的能力,尤其是智力是天生的,哪怕是经过后天努力也很难改变。
心理学家Carol通过实验证明:
固定型思维是孩子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不善于挑战的祸首之一。
纵观那些大放异彩的孩子,天赋从来不是唯一,谦虚的态度和长期的坚持才是他们制胜的关键。



03
别再对孩子说
“你这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了


相比毁灭式地夸赞孩子的天赋,不如从实际出发,帮孩子认清自己、明白学习的本质。
要让孩子清楚,天赋没那么重要,付出的过程和结果才是成正比的。
泰国短片《努力一点点》中,小男孩M被妈妈送去学足球,但是他的基础不好,头球的技术更是几乎为零。
男孩很沮丧,也没有什么信心,放学回家后闷闷不乐。
这时他的妈妈鼓励他说:“在这之前你都完全不会用头去顶球呢,但是现在时不时都能做到了呢。”

男孩听完妈妈的鼓励,立刻跑出去练习顶球了。
就这样,妈妈不断鼓励肯定,男孩不断反复练习,最终在比赛时男孩没有辜负自己的苦练,成功进球。
看完这个短片,不得不说,这位妈妈真的很有智慧。
她所有的鼓励和夸赞都围绕着孩子学球、练球的过程,而不是从头到尾就夸孩子有天赋能踢好球。
美国曾有学者研究家长对孩子两种夸奖方式:夸奖孩子做事的过程、夸奖孩子天生的特质对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。
经过长达五年的跟踪研究,结果发现:“你真聪明”这种十分常见的夸奖,其实并不能起到推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作用,
反而是夸赞孩子做事的过程,在五年后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。
所以,家长们不要再用“你这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这句话来鼓励孩子了!
正确的做法是去夸赞孩子做事的过程,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,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。
对此,家长可以从心态、毅力两方面出发。
首先,不再夸赞孩子的天赋,尽可能地去夸赞孩子的付出。
“你这道题做得很好,连细节都写的非常完整。”
从孩子学习的过程中,肯定他们的努力,平衡孩子心中聪明和努力的地位,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天赋在学习这条路上缺一不可。
其次,培养孩子谦虚的求知欲。
很多孩子都有一个通病,就是学会了爱“翘尾巴”。
就像我闺蜜的儿子,听课10分钟,就觉得40分钟的课程都会了。
面对孩子的自以为是,家长要做的就是,让孩子静下心来,引导他进行深度学习。
比如孩子做完了一道题,那么就去和他讨论这道题的其他解法,而不是直接开始下一题,如果想不到其他方法,可以鼓励孩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。
在这样的过程中,不仅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,也会让孩子放下我会做这种高高的心态,和他人虚心求教。
最后,定制目标,鼓励孩子坚持。
学习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,如何让孩子坚持下去是重点。
为此,家长可以将漫长的学习进行分解,和孩子一起从小目标开始。
比如从认真的听完一整节课,到认真学习一个上午。
逐渐扩大目标,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毅力,为孩子埋下坚持和自律的种子。
乔希・维茨金在《学习之道》中写道:“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,要坚持充满活力,长期的学习过程,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、平平庸庸。”
因此,家长们,不要再盲目赞扬孩子的天赋,让孩子活在“我很聪明”的臆想世界里面了。
坚持和努力,才是更加珍贵的东西!
与其盼望着孩子的聪明发挥作用,不如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,成为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聪明人。

最后,愿所有的孩子聪明之余,都明白“成功=勤奋+天赋”这个道理,努力学习,成就自我。


来源:教育
初审:朱礼洁
二审:高嫚
终审:王志莉





努力看见希望 发表于 2023-2-15 16:34:59

这是得看情况说吧

这是Snow 发表于 2023-2-15 16:35:44

以前老师跟我父母说过

一号选手 发表于 2023-2-15 16:36:21

聪明只是体现不到学习上

心诚则灵 发表于 2023-2-21 15:56:05

小时候经常听到

白敬亭是我哥 发表于 2023-2-21 15:56:44

别人对你家孩子的客套话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你很聪明,就是不努力”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